雙溝傳奇英雄朱子彝
朱子彝,元朝末期泗洲雙溝鎮人。朱姓為雙溝鎮大姓,與朱元璋同屬紫陽堂朱熹后裔,朱元璋起家時從泗洲老家帶走了六百名朱家子弟兵。朱子彝是其中一員。
朱子彝生得高大威猛,相貌堂堂,棱角分明,濃眉大眼,英氣逼人,少時習武,武藝高超,膽識過人,他一向行俠仗義,庇佑鄉鄰,在雙溝鎮方圓百里名聲赫赫。
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,為增強部隊力量,他返回家鄉招兵,在淮河兩岸招募了不少子弟兵,當時20歲的朱子彝就這樣走上了戎馬生涯。
朱子彝等六百名雙溝子弟兵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,戎馬倥傯,在推翻元朝政權,掃滅陳友諒、張士誠部隊的戰斗中,勇猛頑強,所向披蘼(披靡),立下了赫赫戰功,成為朱元璋最得力的部隊,朱元璋平定天下后,這支部隊成為御林軍,朱子彝因戰功卓著,被提拔為副指揮使。
朱元璋駕崩后,傳位給皇太孫朱允炆,即明惠帝,朱允炆為推行削番政策,不斷削弱其叔叔的勢力,最后引發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,(。)朱子彝的叔叔,后來成為雙溝鎮朱姓始祖的金吾衛大將軍朱鑒守衛大寧都,為保衛皇權,力戰而死。朱棣帶領部隊一直攻破南京,靖難之變歷時四年。朱子彝當時帶領御林軍頑強抵抗到城破的最后一刻,危及關頭,朱子彝保護惠帝朱允炆喬裝成和尚從地道潛逃,一路上曉行夜宿、披星戴月、餐風飲露,逃到洪澤湖邊的雙溝鎮隱匿起來,至此,曾經跟隨朱元璋起家時的六百朱姓子弟兵所剩無幾------
靖難之變”后,外界對惠帝去向傳說紛紜,有人說當日宮中起火,惠帝已自焚而死;又有人說惠帝率一批人馬,乘船逃亡海外;還有人說惠帝已落發出家,當了和尚。然而,誰也不知道,洪澤湖畔,終日有一個人在湖邊遙望南方,憂心忡忡,神色凝重,淚如雨下,身旁的人都跟著哭泣------
朱棣沒有見到惠帝的尸體,很不甘心,在全國范圍內加緊搜索,并派鄭和先后七下西洋尋找惠帝的下落------
朱子彝一干人將惠帝護送到雙溝鎮后,安置在東山頭的東岳廟里,加強了戒備,對外嚴密封鎖消息。白日里陪惠帝打坐誦經,晚上君臣聚集,喝著雙溝大曲,吃著空心掛面,啃著豬蹄爪,相對而泣。
到雙溝鎮第二年的深秋的一天,雙溝鎮的淮河邊來了一艘大船,船的桅桿上掛著豎幅標語:打敗天下無敵手。標語非常顯眼。一連多天,無人來挑戰。當天正逢雙溝鎮廟會,朱子彝正在趕集,看到標語后,心想,什么人如此狂妄,敢欺負天下無人?這艘船正準備揚帆起航,他一時興起,隨手寫下了:謹防雙溝朱子彝。將石子包裹里面,隨手一彈,正好嵌入桅桿的葫蘆里,帆拉到一半時拉不動了,船老板立即派人爬上去查看原因,才發現葫蘆里的紙條,船老板看過紙條瞇縫著眼,不聲不響地點了點頭------朱子彝一直在盯著這船上的人,想了解個究竟,突然他看到從桅桿下來的人腰后掛的木牌子一晃,朱子彝是何等的敏銳,他不由得大吃一驚,那牌子刻著“東廠”兩字,朱子彝暗自后悔不該逞強,急忙趕往東山頭,迅速將惠帝轉移至湖邊蘆葦蕩藏身,自己趕回家,從棺材鋪買了口棺材,著手布置靈堂,全家披麻帶孝,哭聲震天,果真,沒幾日,來了幫外地人,個個身體矯健,面目兇悍,其中一個為首的正是那船老板,那人專門來尋找朱子彝的,他得知朱子彝已于昨晚得暴病而亡后,面露詫異表情,既而對著棺材拍了三下,假裝悲痛:老朋友啊,我們來晚了!說完帶領一幫人揚長而去,這一幕被躲在一旁的朱子彝看得一清二楚,待那幫人走后,朱子彝迅速掀開棺材蓋,他倒吸口涼氣,擺在棺材里的幾塊青磚全部作粉碎狀,朱子彝心有余悸且暗自慶幸。
翌日,朱子彝將惠帝遷到靠近洪澤湖西南岸、淮河之濱的一個叫下草灣的孤島上居住了,這地方四面環水、舟車不通、人跡旱至,地處明祖陵與明皇陵之間,就這樣,朱子彝等人隱姓埋名,陪侍惠帝過著田園生活,君臣幾人倒也相安無事,直到老去------
至今,雙溝鎮下草灣村的河畔依然兀立著幾座墳墓,其中有一座特別高大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