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溝是一塊古老的土地,從1800多萬年前的雙溝醉猿,到5萬年前的下草灣人,大自然的演變和人類誕生的過程,在為雙溝留下厚重地域文化積淀的同時,也不斷滋養著雙溝歷史文化的延伸。而在這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長河中,雙溝酒文化都一直貫穿著。
雙溝酒有著鮮明的地域文化個性特征,其高雅的色、香、味、格,和諧的酸、甜、苦、辣、澀,絕非一般人可以釀得,只有領悟了生活中的五味之后,將其品格、情感升華了的人,才有可能釀造出真正的雙溝酒。因此,要了解和理解雙溝酒,就必須要了解雙溝,就必須要了解雙溝酒的文化蘊藉;就必須要了解雙溝的地域環境、歷史演變、人文掌故和當地的民情、民風、民俗等。
雙溝地處淮河下游,自古以來河、湖水網密布,沼澤叢林共生,擇水而居的生靈們在這里繁衍著,猿依山水而棲息,鳥依老樹而徘徊,古猿人、下草灣人,靠著采摘野果和魚獵生活,益智延年(據科學家考證,食魚蝦蚌類可以開發人的智力)。但雙溝遠古時瀕臨東海,一直為洪水入海的沖刷淤積地,每當雨季洪水泛濫時,雙溝地區的生靈便會遭受滅頂之災。于是自遠古舜禹時代,雙溝地區便成了治水的重點區域。據當代作家叢維熙考證,舜帝因勤于治水,其女儀狄每日飯熟依門守望不歸,便將熟飯貯于門前的樹洞內,一日儀狄忽聞其樹洞內有異香溢出,取瓢勺之喝下竟覺得渾身生熱,待舜歸來獻給父王飲下,舜飄飄然稱之為酒。由此,就說酒是儀狄發明的,卻也不盡然,《黃帝內經?素問?湯液醪醴論》中便有關釀酒方法的記載。倒是晉代人江統民《酒誥》中說得中肯:“酒之所興,肇自上皇;或云儀狄,一曰杜康。有飯不盡,委之空桑,積郁成味,久蓄氣芳。